图片描述

您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教育动态 > 要闻速递 >

以初心致敬先贤,以匠心诠释担当——“刘宝楠学术座谈暨宝应书法名家交流会”侧记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2-26 15:36
  • 来源:新闻部
  • 点击数:

01
刘宝楠是谁?


  刘宝楠是“扬州学派”杰出代表、宝应籍著名经学大师。先生以其崇高的人格魅力、严谨的治学态度、丰硕的研究成果泽被后世、厚馈子孙,成为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共同财富和骄傲。

  据清代史籍记载:刘宝楠,字楚桢,宝应人。父履恂,字迪九,乾隆五十一年举人,国子监典簿,著有《秋槎札记》。
  刘宝楠在官十六年,衣冠朴素如诸生时。勤于听讼,官文安日,审结积案千四百馀事,鸡初鸣,坐堂皇,两造具备,当时研鞫。事无钜细,均如其意结案,悖者照例治罪。凡涉亲故族属讼者,谕以睦姻,概令解释。讼狱既简,吏多去籍归耕,远近翕然,著循良称。咸丰五年,卒,年六十五。
  代表作《论语正义》不仅弥补了前人的疏陋不足之处,且多所阐发,成为研究《论语》指南。《论语正义》的出现推动了儒学的发展,同时又因其甄采众家的特色使其保留了大量的史料,这对我们研究古代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思想以至科技等,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。


 


02
宝楠国际学校呢?


  宝楠国际学校创办于2017年,是宝应县委县政府引进民资新建的一所现代化、国际化高端品牌民办学校。
  学校以宝应先贤、清代经学大师刘宝楠命名,有深沉的思考和长远的考量:
  一方面,寄望宝楠学子秉承先贤遗风,为人清正、自律,治学严谨、精深。
  另一方面,旨在挖掘、提炼、弘扬宝应人文精神,以躬耕的姿态一路跋涉,以初心致敬先贤,以匠心诠释担当。

03
文化担当之一:宝楠学术“一席谈”


  续文脉,铸教魂,励后昆。2021年2月22日下午,“刘宝楠学术座谈暨宝应书法名家交流会”在宝楠国际学校综合楼二楼会议室举行。
  当日,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有: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、著名史学家张连生,《扬州日报》工会主席、国编办主任钱永红,原宝应党史办、方志办主任、地方文史专家张磊,原宝应科技局副局长、地方文史专家王荣华,扬州市邗江区党史办一级主任科员、方志专家尤伟,宝应县文联副主席曹文阳以及中国书法协会会员、宝应书法名家张泽民、许爱明、薛明泓等。


  活动伊始,张元校长致欢迎词,重点介绍了宝楠学校的建校缘起、发展历程及办学成果。


 
座谈会上,大家认为,刘宝楠一生修身笃学,勤勉自律,为官清正廉洁,体恤民情,勤政爱民,堂堂正正做人和扎实的学风对后人有着典型的示范意义。


《扬州日报》工会主席、国编办主任 钱永红


扬大社会发展学院教授、著名史学家 张连生


原宝应党史办、方志办主任,地方文史专家 张磊


原宝应科技局副局长,地方文史专家 王荣华


扬州市邗江区党史办一级主任科员、方志专家 尤伟


04
文化担当之二:书法名家交流会


  刘宝楠先生不仅是一位清官、学者,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,由他发现并保护的《封龙山碑》全称《元氏封龙山之颂》,原在河北元氏县王村山下,鲜为人知,仅宋郑樵《通志》提到过它。清道光二十七年刘宝楠为元氏县知县,他在山下访得此碑,大加叹服,命人移至城内薛文清祠,现在已经下落不明,幸好有拓本传世。堪称汉碑之上品。杨守敬《评碑记》说:“汉碑气魄之大,无遇此碑”。是研究汉代书法和历史以及封龙山祭祀的宝贵资料,也是学习隶书的极好范本。


 
  座谈会上,宝应籍书法名家围绕“论语”“书法”“教育”等话题畅所欲言、各抒己见。大家认为,研究刘宝楠,一是要从《论语》开始,要把其精髓体现在学校的文化建设上;二是从书法教育入手,开设书法课程,独树一帜传承刘宝楠书法。
  此外,专家们还就如何挖掘传承宝应历史文化,将刘宝楠文化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,构建宝楠文化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。


宝应文联副主席 曹文阳


中国书法协会会员、宝应县书协名誉主席 张泽民


宝应县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许爱明


宝应县书协副主席 薛明泓
 
 
茶歇期间,与会书家兴致勃勃地即兴泼墨挥毫:









 


04
文化担当之三:大美宝楠,在心间,在眼前


  会后,在张元校长陪同下,与会专家先后参观了学校具有高端现代化特色的教室、智慧电子书法教室、智慧电钢琴教室、图书阅览室、图书馆等教学场馆和文化景点,零距离感受宝楠风采。








  今天,我们以“宝楠”之名汇聚于此,
  其价值与意义不但在于向先贤致敬,向传统寻根,
  更在向历史宣示、向未来表白:
  新时期的宝应教育人尤其是宝楠人,
  我们,有我们的青春与梦想,
  我们,更有我们的坚守与担当!
  这,是飞鸟对蓝天的承诺,
  当然也是——绿叶对根的情意!